RP技術產業化
2014-12-14
瀏覽量 2882
產業化原則
產業化技術路線和方法
產業化原則
RP技術產業化應當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產品產業化過程與其工程應用、市場開發相結合:
顯然,高質量、高可靠度產品的研制成功是產業化的前提,但更為重要的是在產品研制的同時就應抓住需求最強勁的領域建立應用實體,并通過這個實體將產品推向更為寬闊的市場。本著這種原則,清華大學企業集團殷華公司在產品從單件生產達到小批量的時候,不失時機地與一汽集團組建一汽實業清華模具技術有限公司,這是我國RPM拔術最大的應用實體。該實體的目標是建立基于RPM的大型覆蓋模具制造系統,大量生產汽車車身覆蓋件模具。 此生產系統不但需要大量的RPM設備,同時其產品-大型模具又是一汽所急需的,一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RPM設備和模具市場。 并且還可以通過一汽再擴散到其他汽車集團及制造業。另外,這個新組建的公司,還準備生產超大型SSM設備。
跟蹤與創新相結合:
RPM技術發展時間較短,其平均每年增長率超過45%,過高的速度增長隱含著設備的不完善性。 因而國外名牌產品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不應采用純拷貝式地仿制。當然,在研究開發初期,采取跟蹤國外產品的技術路線是必須的,在跟蹤的基礎上,改進和創新是十分重要的。本項目申請單位有關RP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體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返回
產業化技術路線和方法
與CIMS主題已有目標產品進一步相結合。如與三維CAD造型軟件相結合的無需中間數據轉換的RP數據處理軟件系統的開發。
產品多樣化。在產品系列的框架下,針對用戶的不同需要,進行單件生產。建立產品圖庫及數據庫。
單功能RP設備與多功能設備協調發展。前者主要服務于大型企業(有能力購買多臺設備);后者主要服務于RP服務中心和科研教學單位。
通過網絡發展RP異地設計與制造,是促進RP技術發展及產品產業化的主要措施。產品開發單位強大的三維設計能力通過網絡與RP服務中心的原型能力相結合,從而形成完整的設計/體系,并且應當建立用戶數據庫。
加強RP設備大型化和在微型機械制造中的應用。
加強基于數字成像技術的RP原型制造,開拓在醫學康復工程和衛星遙感行業的應用。
加強特種材料如:生物活性材料,生物兼容性材料的快速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