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 瀏覽量 474
人工智能革命揭秘下篇(下)
編者按:李世石與 Alphago 的人機大戰掀起了一股 AI 的熱潮,但是也引起了我們對未來的擔憂。AI 是不是智能已經超過了人類?AI 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甚至對人類造成威脅?針對這些問題,滾石雜志最近推出了人工智能革命特別報告,報告分上下兩篇。上篇總結人工智能取得的進展以及它對人類的意味;在下篇則重點探索 AI 對無人車以及未來戰爭的影響。我們編譯出來供大家參考,由于篇幅較長,下篇會分上下兩部分刊出。此為下篇的下半部分。
如果說有什么公司可以成為機器人變革美國制造業的廣告明星的話,這個公司一定是波音。據路透社,與 1990年 代相比,現在波音飛機的產出率提高了 20%多,但所需人工卻減少了 1/3。就在過去這一年,波音又用 60 噸重的機器人替代了數百名工人。波音說這些機器人的速度是人類的兩倍,缺陷率卻只有后者的 1/3。自動化對該公司勞動力的影響是巨大的。1998年 該公司 1年 生產了 762 架飛機,每架飛機大概需要 217 人制造。2015年,該公司生產了 762 架飛機,每架飛機所用人數大約是 109 人。白宮最近的一份經濟報告得出結論說,從機器人獲得的勞動生產率提升在量級上與 19 世紀蒸汽機帶來的生產力提升類似,這個一點兒也不奇怪。
幾乎沒有經濟學家會質疑智能機器很快就會在從快餐服務到卡車司機的各種工作中取代人類。2000年 到 2015年 間制造業幾乎消失了 500 萬份工作。這些工作部分是轉移到了海外,但許多都是被自動化吃掉了。
但是機器人入侵的經濟后果并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這一點 1970年 代在硅谷長大的我就能看到。我一位朋友的父親在 Fremont 附近的一家老通用工廠工作。他在裝配線工作,靠著一門焊接的手藝養活了全家。在 1970年 代末的巔峰時期,這家工廠雇用了 6800 人。
不幸的是,他們造出來的車很差勁。在 1970、1980年 代,通用汽車以糟糕的可靠性著稱。“在通用汽車 Fremont 工廠那里你可以買到任何東西,” 密歇根大學教授 Jeffrey Liker 在 2010年 美國生活的一個劇集當中說:“如果你想要性,想要毒品,想喝酒,想賭博—去那家工廠就行,那兒什么都有。”
不久前我參觀了那家通用老廠?,F在它已經歸 Tesla 所有,并且被改造成了全球最先進的汽車制造廠之一。大卷大卷的鋁原材料在這頭進入工廠,10 萬美元的電動車就從另一頭出來了?!拔覀冊谶@里建設未來,” 公司負責制造的副總裁 Gilbert Passin 這樣說。
在裝配線上工作的機器人超過了 1000 個。這些機器人有的是從天花板上吊下來的,有的則在地上疾走運送材料,還有些體型龐大的機器人有著像 Iceman 這樣的名字,它們身高 15 英尺,可以將重達千磅以上的 Tesla 像玩具一樣舉起來。盡管這里是全世界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汽車制造廠之一,但 Tesla 每周也只能造大約 1000 輛車(通用汽車一般一天造 1000 輛)。但真正令人驚奇的是這個:Tesla 雇用了大約 3000 名員工。Tesla 是造出了更好的汽車,但是它生產一輛車所需要的人工也要比通用汽車多 3 倍多。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工廠自動化并沒有摧毀工作,實際上還增加了就業機會。
人該怎么辦?部分裝配線工作對于機器人來說太細膩太復雜了,比如說儀表板的安裝還得靠人來做;有的則要維護機器人以及機器人使用的工具附件?!斑@家工廠是人與機器人的合作,” Passin 說:“機器人做自己擅長的,人也是?!?換句話說,這不是一家自動化工廠,而是精心編排的人機共舞。
Tesla 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汽車制造廠之一,機器人和人類雇工在這里每周能生產 1000 輛汽車
但是毫無疑問智能機器的發展會對工作產生重大影響。部分失業情況會被高科技領域創造的新的就業機會抵消;有的則會一去不復返。2013年 牛津大學的一份研究認為,現有工作中約有一半會在未來 20年 內消失?!拔覀兠媾R著一次思考模式的轉移,這將改變我們生活以及工作方式,” 美銀美林最近一份報告的作者說:“近年來顛覆性技術創新的節奏已經從線性變成了拋物線。”
不難看出哪些工作是機器人的目標:文書崗位、裝配線工作、烤漢堡之類。上月白宮經濟報告預測,如果(美國)工作時薪低于 20 美元 / 小時的話,那這種工作有 83%的可能最終會被自動化掉。但除此之外很難預測影響。藍領和受教育程度不高階層的失業、工資滯漲問題已經改變了美國的政治氣候,導致了 Donald Trump 的崛起—而自動化程度的增加只會加速這種趨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機器人學家 Ken Goldberg 說:“這方面存在著許多恐懼?!?為此他發起了 “人與機器人” 運動,希望能找到辦法來加強人與機器人的協作。“機器人和人有各自擅長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同時考慮,因為這樣你才能找到機器人會讓人類做得比以前更好的案例?!?/span>
Goldberg 正在做的一個手術機器人就是人機協作的例子之一。手術機器人已經誕生有 15年 了,但直至現在其角色也只不過是充當機械臂,由醫生通過攝像頭進行觀察,然后以安全的方式進行微創手術。機器人沒有自主權,盡管這種情況很快就會改變。手術涉及到許多單調乏味的子任務—比如縫合就是?!澳愀跺X給這位明星外科醫生就是為了讓他坐在那里給人縫幾針,” Goldberg 說:“這不是好的時間利用方式?!?另一項沉悶的工作叫做 “清創術”—就是把壞死組織或者癌細胞組織從體內取出來?!拔覀冋J為這些工作機器人可以干得很好,” 他說:“我們可以通過傳感器掃描,找到組織表面之下的腫瘤,然后割走清理掉。這會讓外科醫生失業嗎?不會。我們在討論的是開發工具讓外科醫生變得更好,讓他們專注于重要的工作,把單調乏味的事情留給機器人?!?/span>
盡管如此,對于許多缺乏技能的工人來說經濟變革仍然是殘酷的。Thrun 認為,應對這種即將到來的劇變的最好辦法不是放慢技術進步的腳步,而是改善教育?!拔覀內匀惶子?1800、1900年 代形成的教育體系,” 去年秋天時他這樣告訴經濟學人。他的在線大學,Udacity,現在在全球已經有 400 萬注冊用戶,并且可以授予計算機相關領域的 “微學位(nanodegrees)”?!拔覀儸F在面臨的情況是高技能人士與缺乏技能的人之間的差距正在加大,” 他說:“我要教育每個人的使命是延緩 AI 最終會怎樣對待我們的一次嘗試,因為我真心相信應該給人類一個機會?!?/span>
根據 2014年 新美國安全中心的一份有影響力的報告,未來的戰爭將會是一種 “全新的作戰形式,在這當中無人和自動武器將會扮演中心角色……美國國防領袖現在就應該為這一并不遙遠的將來—為機器人時代的戰爭做好準備。” 想想看,大批攜帶輕武器的無人機,通過 3D 打印制造出來,黑壓壓的一片出現在大城市的上空,遮天蔽日;士兵都有鋼鐵俠式的外骨骼保護,配備了神經植入,可注入來自遠程計算機的目標數據;沿海水域會有無人潛水艇經常出沒;會有黃蜂大小的無人機執行刺殺行動。在這種新的戰爭時代里,昂貴的冷戰時期技術如戰斗轟炸機會變得越來越落伍,這玩意兒就好比過去的大型主機,而現在已經是筆記本和 iPad 的天下。
帶外骨骼的士兵有朝一日也許會利用神經植入控制機器人。
軍事技術革命似乎受到 3 個因素的推動。首先是風險的降低。機器人能夠去士兵去不了的地方,有可能拯救地面部隊的生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超過 1700 個 PackBots,這種玩具火車大小的背負式機器人可通過無線連接控制并配有遠程控制機器臂,這種機器臂可配備抓爪檢測地雷或者攝像頭用來監視。更新一點的軍事無人機,如 MQ-9 Reaper(收割者偵察機)已經可以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起飛、降落和飛行到指定點。風險降低也改變了戰爭的政治算計:既然機器人沒有生死問題,使用智能機器讓軍事領袖敢于部署在其他情況下難以想象的艱巨任務。
第二個因素是錢。美國的年度國防預算開支將近 6000 億美元,這個數字比接下來的 10 大國家軍費開支之和都要大。軍方在研發已有 15年 的 F35 戰斗機的總開支估計將達到 1.5 萬億。在 ISIS 時代,這類開支不僅很難證明其合理性,而且完全是愚蠢透頂。F35 面對一群小型武裝無人機或者購買商場的人肉炸彈恐怖分子一點用都沒有。還有一個事實是人的使用和供養都非常昂貴。“軍事開支大約有 1/3 是花在人身上” Peter Singer(New America 資深研究員,反映未來戰爭的小說《Ghost Fleet》的作者)說。最近一位美軍上將推測,未來幾年一支戰斗旅的人數可能要從 4000 人下降到 3000 人,那部分的缺口將由機器人補上。
第三個因素是對迅速崛起的中國的恐懼(也有人稱之為妄想狂)。自冷戰結束以來,憑借著精確制導等比前蘇聯更精明的技術,美國對其競爭對手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優勢。但現在中國似乎正在迎頭趕上。如果爆發沖突的話,中國新的反艦導彈會對游弋在西太平洋的美國航母構成極大威脅。中國還大力發展先進武器,尤其是軍事無人機。
對于軍方來說,問題是如何推進智能機器的部署,以及部署到何種程度。對部分工作來說,機器干預是明擺著的?!皬暮侥钙痫w以及降落是軍隊最危險的航空任務之一,” Mary Cummings 說。她曾經是美軍首批女性飛行員之一,現在她管理著杜克大學的一家機器人實驗室。Cummings 曾有朋友在駕駛飛機嘗試降落航母時因墜毀身亡,所以她現在正在攻關跟更深度的人機協作,尤其是針對充滿焦慮,會導致致命誤判的情況?!艾F在,F18 的自動導航儀在航母的起飛降落要比人類好得多,” 她說:“并且安全多了?!?但人類仍然在這些環節當中牢牢占據著位置,盡管在技術上并沒有這種必要。雖然無人機的復雜程度很快就足以識別、定位目標,在 4 萬英尺以外置人于死地,在這條 “刺殺鏈” 中所有的無人機攻擊都需要官方的簽字。
我們最好把許多出于軍事目的開發的智能機器理解為人類能力得到延伸(視覺、聽覺,以及某些情況下扣動扳機的手指)??▋然仿〈髮W一個開發機器蛇的項目獲得了美國軍方的支持,這條蛇配備了攝像頭,可以爬行接近敵方目標。獲 DARPA 支持的哈佛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 “機器蜜蜂”,其翼展只有 3 厘米,可從窗口飛進室內執行隱蔽的監視任務。DARPA 還在攻關所謂的吸血鬼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由可 “升華” 的材料制成,這樣在完成任務后就可以在空氣中熔化。DAPRA 的一些研究想法完全就是從 James Cameron 的一部電影獲得的靈感:據《五角大樓的大腦》(一本反映 DARPA 歷史的書)作者 Annie Jacobsen 說,該機構攻關所謂的 “增強認知” 已有 15年 的歷史?!巴ㄟ^增強認知計劃,DARPA 想創造出人機合體的生物,也就是所謂的賽博格(cyborg,半機械人,電子人),” Jacobsen 寫道。DARPA 科學家正在實驗在人的大腦進行神經植入,從而在人的大腦與計算機之間充當快速信息交換的通道,從而讓士兵遠程(無論有多遠)控制戰斗機器人成為可能。注意,這種控制不是通過操縱桿,而是通過發送類似思想的東西去執行—想法會被編譯為電脈沖傳送給遠端的機器人。
盡管如此,把 DARPA 資助的科幻項目與現實世界正在進行的東西區分開來仍然很重要。去年6月,我出席了 DARPA 機器人挑戰賽的決賽。這場比賽第一名的獎金達到了 200 萬美元,它由美國國防部推出,旨在激發救災機器人(比如福島核電站那種環境下的應用)的創新。
最終幸運獲得大獎的是 Chimp,這個體重 443 磅的機器人是由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團隊制作的。Chimp 有 5 英尺高,手臂能舉起 300 磅重的東西?!拔覀冊O計的是一個不會摔倒的機器人,” Chimp 的一位軟件工程師這樣吹噓。
但在機器人的世界里,事情往往并不能按計劃進行。比賽很快變成了一出機器人摔跤喜劇:一個跌倒的機器人溢出的液壓油就像是外星人流的血;另一個機器人跌倒后干脆腦袋都搬家了。甚至威猛的 Chimp 在試圖開門時也一頭栽倒在地。未來看起來似乎還有一段距離。
正在比賽中的 Chimp
談到機器人和戰爭,中心問題并非技術性的,而是哲學性的:機器能不能被賦予殺人的權力和能力?把這一決定和能力外包給機器的想法是非??膳碌?。去年7月,康涅狄格州的一位年輕人激起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起因是他給一架簡單的無人機加裝了一把手槍,然后上傳到 YouTube 上。想象一下,只要把一架商店購買的無人機綁上一步帶攝像頭的手機,再加上一把半自動武器,在效果上就相當于創造了一架自制的遠程控制的刺殺無人機。
當然,簡單的自動武器并不是什么新東西:比如地雷。這是愚蠢的自動武器的體現,因為無論是敵人還是 3 歲小孩踩到它都會爆炸。1990年 代,在美國活動家 Jody Williams 的幫助下發起的一場反地雷的國際運動終于讓 162 個國家簽署了一項禁止使用、開發或者囤積地雷的條約。為此 Williams 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F在,她是一項名為制止殺人機器人運動的名譽領袖。在 20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幫助下,她希望能在全自動武器成為現實前禁止這種殺人武器?!拔野l現殺人機器人的想法比核武器還要可怕,” 去年她在日內瓦告訴 NBC:“如果有人認為把決定人生死的權利交給機器也可以的話,那人性何在?” 聯合國自 2014年 以來就一直在考慮制定國際指南的可能性。
美國這邊,五角大樓要求 “在使用武力時要有適當程度的人類判斷?!?但什么才是 “適當” 的呢?實際上,目前正在制造的一些武器系統當中已經有全自動的了。美國很快就會部署遠程導彈,這種導彈的自治系統能夠自行搜尋目標。韓國已經研發出一種自動槍塔,這種槍塔能夠在黑暗中感知到一英里以外的人類目標并向其射擊。
在去年的那次機器人比賽上,我跟 Georgia Tech 的教授 Ronald Arkin 進行了交談,他就機器人倫理這個話題寫了很多東西?!拔也皇墙K結者式武器的擁護者,” Arkin 告訴我:“但我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復雜的議題?!?他的觀點是更智能的武器可以減少人員傷亡?!耙驗闄C器沒有情感,它們不大可能在危險情況下恐慌,” 他說:“或者因為哲學家所謂的 ‘戰爭迷霧’ 而作出壞的判斷?!?比如說,去年10月,在美軍一架 AC-130 武裝直升機錯誤地朝阿富汗昆都士的一家醫院開火導致至少 42 人喪生之后,美軍上將 John F. Campbell 稱這是一起 “本可避免因人為失誤造成的悲劇?!?自動無人機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現在,我們是遙控著無人機去殺死那些真正可怕的人,” 計算機科學家兼作者 Jaron Lanier 說:“但我們正在設立能夠自己走自己尋找目標的系統?!?當然,問題在于那些可怕的人弄到了無人機并反過來狩獵我們該怎么辦?會發生什么?“是的,歷史教導我們這種事情會發生,” 他說:“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的態度不應該是詛咒 ‘那些邪惡的機器’,而應該指責那些工程師不負責任,不夠聰明,考慮不夠宏觀。我們要討論的不應該是 AI 的邪惡,而是工程師的責任,他們應該開發出一套可靠的不會反戈一擊的系統。這才是正確的討論姿勢?!?/span>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應該能夠把略顯粗糙的倫理守則編程進機器里面,但這會需要某種程度的復雜性,復雜到我們只能靠猜測。不管怎樣,越來越多自動武器的出現也許是不可避免的。跟需要大規模投資、只有國家才能支撐的核武器不一樣的是,這種新技術是由商業開發推動的?!拔腋冶WC,Google 和 Amazon 對無人機的監控能力很快就要比軍方還要強,” Cummings 說:“他們擁有大得多的數據庫,好得多的人臉識別技術,強得多的無人機制造和控制能力。這些對你的了解比 CIA 還要多得多。如果政府要指望企業來提供最新的國防技術這世界會變成什么樣?”
但是 Cummings 認為真正殺手機器人的到來還很遙遠。在實驗室設想自動機器人和武器要比在現實世界部署容易些。這一點我在機器人大賽結束后就認識到了。我漫步回到車庫那里,這是參賽團隊經常去的地方。這地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 NASCAR 的車庫,堆放著工具箱的架子,各種高科技的裝備以及喝著啤酒的隊員。不同的是這里放著的是機器人而不是車子。第一名被一個叫做 DRC-Hubo 的小機器人奪得,設計者是來自韓國的團隊,這被人開玩笑說五角大樓這是要武裝我們正好是中國鄰居的盟友。
至于機器人本身,它們的表演時間已經結束了。它們安靜地掛在吊具上,跟一輛停泊著的車并無二致。即便是威猛的 Chimp,原本亮麗的紅色噴漆也因為那次摔跤而被磨失了光澤,看起來有點軟弱無力。而卡內基梅隆團隊的程序員和工程師有的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有的盯住屏幕。這是綠野仙蹤時刻,幕后的驚鴻一瞥會讓你看到,像 Chimp 這樣出色的機器其實是人類辛勤汗水和心靈手巧的結晶,沒有這群人數年設計制造的努力,就不會有機器人的存在。同樣地,Google 無人車或者刺殺基地組織領導的 CIA 無人機也是一樣的道理。跟烤面包機相比,它們是智能機器。但它們是人類想象和人類工程的產物。如果說未來我們設計的機器會挑戰我們,傷害我們,破壞我們熱愛的東西,甚至要根除我們的話,那也是我們讓它們干的。最終,智能機器崛起的可怕并不在于它們有朝一日會有自己的思想,而在于它們擁有我們(存在缺陷和復雜性的)人類為它們設計和制造的思想。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企業觀點,與安昂商城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
安昂自營